何不廣設大學

 

呂清夫 撰文


最近有不少人移民到加拿大、澳洲等地,據初步的統計,去年一年已有七萬人移民。這些移民中不乏國內事業有成的人,像公司老闆、大學教授都有,他們之所以寧願放棄目前安定的事業,奔走他鄉,另起爐灶,據稱主要是為著子女教、治安、交通等問題,而這些問題歸納起來,恐怕還是一個教育問題,因為教育有欠周全,所以德育不彰,有些人作奸犯科不以為意,有些人交通違規亦習以為常,這些人可以說都是教育得不夠使然。

目前教育的最大癥結恐在於升學主義。最近政府雖有十二年國教的構想,但是成效還是令人存疑,一些基層的教師似乎不覺樂觀。因為目前的九年國教已經效果不彰,有些議員甚至大膽地把當前治安之亂歸罪於九年國教。照理說,在九年國教系統中,小學生應該是十分快樂的,可是事實未必如此。

我們只要看看小學越區就讀的普遍,即可看出端倪,因為家長不管怎樣,內心還是籠罩在升學陰影之下,總想讓自己的小孩早一步起跑,以便制勝於他日,所以現代的孟母三遷比比皆是。而據學生告訴我,家教中心請家教的家長來自小學的竟然高達四成,可知問題的嚴重性。所以,將來即使實施十二年國教,昨日之國中生還是與今日的國小生一樣,照樣需要補習,尤其還要面臨高中的分發,其競爭之烈可以想見。

在升學的壓力之下,學生在家真是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,回家好像回到旅館,飯來張口,茶來伸手,一般的做人道理都沒空去想,父母亦常緊張兮兮,於是親子關係常有摩擦,因為學生非升學之書不敢讀,非升學之事不敢做,偶有踰矩,即要受到家長的喝叱,有個朋友的小孩因考試不佳,母親還生氣地叫他去跳河,有的家長由於盯得小孩透不過氣,等到考上理想學校以後,小孩的精神竟失去了正常,因之,學生在家裡,除非他已升學無望,否則任何娛樂部可能受到家長的限制,摩擦對立於焉而生。

至於在學校,由於萬事莫如升學急,所以學校所教往往越教越深,此即考試領導教學,不得不爾。據基層教師反映,目前國中教科書已經太深,只有精選的A段班還能適應,至於佔大多數的B段班,其面對教材,則往往有如鴨子聽雷,叫他們枯坐教室八個小時,實在有點不太人道,而問題學生往往就出在這上面。其實,不管A段B段的學生,在這種考試導向的教育下,實在很難對知識產生真正的興趣,即使A段班的學生,也可能習慣性的把唸書看成爭取目的的手段,造成人格上的不純。至於生活必備的常識他們則往往一竅不通。

升學的陰影使學校的教育在零碎的知識中不暇終日,教師實在沒有時間,去悉心教導學生守法守紀的可貴,最多只是警告於前,懲罰於後而已。其間師生的摩擦並不亞於親子之間。近日報載台中二中學生侮辱師長、割腕自殺即是一例。不過如果有幸考上高中或編入A段班還好,雖然青春可能留白但是總有一線希望,只是他們為數不多,大約只有全學生的十分之三,其他的十分之七則要進入職校B段班,這些人往往生活懶散,問題叢生,但仍掩不住對於升學的嚮往。

然則為什麼不能使人家統統升學呢?我們有悠久的科舉傳統,有重視文憑的積習,政府用人更唯文憑是尚,在這種文憑導向的社會中,人家自然要力爭上游,而升學無望對家長、對學生自是一種前途無「亮」的宣判。其引發的社會問題與不平是很自然的。

所以,在目前的大學窄門之下,十二年國教與九年國教恐怕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,據說教育當局已經宣稱,我們的大學人口到公元兩千年時,將增加到百分之三,我想這個步調太慢了,韓國現在的大學生人口就已經達到百分之三點六,我們這樣慢吞吞說得過去嗎?如果不能廣設大學,提高大學人口比例,那麼不管多少年國教的構想,都只是枝節之爭而已。只有廣設大學,打破升學主義,教育才能正常化,大家不會卡在升學的關卡以後,學生才能照興趣去吸收知識,照志願去唸大學(唸不起則屬個人之事),教師也才會有餘裕去教導學生生活的細節。這一來學校才是學生的天堂,學生才是天之驕子,知識變成他的樂趣,品德成為他的驕傲,這樣的青少年既不會困擾社會,治安、交通等問題亦可迎刃而解,但這一切的關鍵都在於廣設大學。

原載1990.2.15.自立早報,收入1994年,呂清夫著「現代視覺品味派」

回上頁   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