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讓孩子去「放牛」?

 

呂清夫 撰文


做父母的人碰到兒女想唸書,總是鼓勵都來不及,總不至於說,老大頭腦好可以唸,老二比較笨不准唸,而且更不至於說,這就是所謂公平競爭。因為人的智商如果是天生不公平,那起跑點就不相同,因之,也就無法公平競爭。但是很奇怪,我們的升學考試偏偏被視為公平競爭,而且一向習焉不察,於是智者理當升學,愚者倒楣活該,在國中階段只有三分之一上得了高中,高中階段又只有三分之一上得了大學,其他人只好從事各種形式的「放牛」了。

政府如果算作父母,那麼,忍心看那麼多子女去「放牛」嗎?那是公平嗎?是不是誰想唸書,就應千方百計給他機會?而且還要給他最好的機會才行,即使他的智力不足,但是只要他有強烈的升學意願,是否應該有讓他一試的機會,那才算公平。但是我們沒有,考不上或不能考高中的廣大族群,最後只有懷著一顆挫折的心,沈重地進入高職或五專,但是他們那顆升學之心一點也沒有消失,據調查,公立高職想升學的學生竟高達百分之九十八!升學升學,不到黃河心不死。這應該是唐朝開科取士以來,一千年以上的科舉制度之遺毒!同時幾乎成了漢族的集體潛意識!

在這種潛意識之下,任何外來的教育理念都將顯得無力感。在政府的如意算盤中,高職說是要培養熟練的技工,專科則要訓練基層的技師,但是有誰願意辛苦唸書之後,還要將自己定位在「黑手仔」族群之中呢?而政府卻在大開「黑手」學府之門,使職校與高中的比例竟高達七比三,而且絕大多數是私立的。原來,一高職學生的教育經費只需高中的三分之二,而專枓生的所需更在大學生的一半以下,政府可能想以較少的投資,得到較大的安頓。

但是奇怪,我在日本住了四、五年,也接觸過不少的家庭,卻絕少聽說有哪個孩子準備去唸所謂的高職。因為他們的高職或五專所佔的比例很少,其與高中之比只有三比七,而且絕大多數是公立的,以求保証品質。雖然這樣,但仍引起的攻擊,由於這種職校的存在有違世界的潮流,東大教授天野郁夫曾譏之為「世界罕見的偉大實驗」,因為在歐美先進國家來說,「人家之所以都要讀高中,乃是產業結構改變的必然結果,早期的職業教育只有關門大吉。」

目前政府為了紓解高職五專的升學慾求,曾象徵性的開設了技術學院,同時預定不久在雲林、高雄兩地,也要設立,但是這小貓三、兩隻根本是杯水車薪,因為箇中的升學窄門比高中生還要困難十倍。如照職校生和高中生的比例是七比三來看,那麼如要滿足職校生起碼的要求,則技術學院的數目應是現在全部大學的兩倍以,那豈不滿街都是技術學院了嗎?所以問題還是職校的比例太大了,同時大學也太少了。

我們目前大學人口佔總人口的二%,韓國佔三.六%,美國佔五.五%(含延長教育),可知相形見絀。倒是把技術學院增為普通大學數目的兩倍時,便可與美國比美了。如再看看我們還有美國所無的科舉傳統、好面子心理及近年急增的財富,那麼,我們的大專人口更應超過美國才對。

老外常笑我們是,最愛上大學卻最不愛看書的民族,然對市井小民而言,不上大學何以翻身?因為公職的升遷、敘薪都是以學歷定高低,民間企業也是文憑至上。鼓勵學子在職校專心學一技之長的,莫不是高學歷的在位者,只不知他們是否也鼓勵自己的子女去唸職校?台灣如果哪一天出了一個初中畢業的梅杰首相,我想大家才會看重一技之長,只有政府帶頭,用人唯才是問,那才有辦法去除文憑主義的歪風,如果只為了面子好看,做官都以碩博士為上,那麼,我們的大學將永遠不夠,職校將永遠太多,升學主義將與科舉制度一起萬古流芳,青少年的升學壓力永遠如薛西弗斯頭上的石塊。

原載1991.4.29.自立早報,收入1994呂清夫著「現代視覺品味派」

回上頁   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