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學窄門何時開

 

呂清夫 撰文


在這個「烤」季之中,據說國建會的議題之一是,加強中小學藝術教育。但是中學生六年寒窗為著應考,已經焦頭爛額,我不知道還有什麼餘力去加強藝術。所以國建會將來的結論,我倒願聞其詳。不過愚意以為,升學窄門如果不能拓寬,一切討論恐將流於空談。

今天的中學生,包括放牛班或職校學生在內,莫不蒙有升學的陰影。至於中學的老師,也莫不將重點放在升學上面。因之,師生之間,都有一個升學的情結,從而形成了上課的失常,雖然教育局三令五申,嚴禁補習或分班,然而形勢比人強,不是學校不願遵守,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
日前有位教育官員指出,日本的中學不會給學生補習,要補習的學生都去找補習班,因之上課可以正常化,並說台灣應朝這個方向走。至於碰到大家指責升學主義的惡形惡狀時,也會有人指出,人家日本的升學競爭還不是非常激烈,我們有什麼好人驚小怪的?

其實,這些說法並不完全了解日本。日本大學之多,似乎是我們難以想像的,一個日本中學生只要他不挑剔,任何人包括放牛班都可以上大學。而有些大學,乃至高中甚至招不到學生,東京一家名氣不差的私立大學因為招不到學生,所以台灣的留學生趨之若騖,於是構成一種特殊的景觀,那就是只有台上是日本人,台下幾乎全是台灣人﹗

那麼他們為什麼還有升學競爭呢?他們之所以競爭,只是為了進入著名大學的招牌科系而已,著名大學是他們真正的窄門,因為這些大學是他們將來從政的登龍門,只要出身名校,即使沒有一個「好爸爸」,也可以平步青雲,這所以大家會擠破頭。但是大家未必都要從政,所以即使不擠這個窄門,天地仍寬。這所以學校不需要補習,上課可以正常化,藝術教育不加強也會強!

但是台灣則不然,大家有志一同,都去擠同一窄門,加上僑生、邊疆生的湊熱鬧,窄門更窄,你說大家還有心情去陶冶性情嗎?等到好不容易擠進窄門以後,由於人類天生的求美、求知細胞已經不知哪裡去了,所以一有閒暇,即想逸樂,這似乎是長期壓抑過後的一種放縱,於是大學社團多半以逸樂取向,康樂性的社團永遠人數最多。

更有甚者,大學附近書店奇少,師大附近不過只有三、四家,台大周邊恐怕也不到十家,這從二十年前到現在,都是如此。倒是餐廳奇多,而且莫不生意興隆,車水馬龍,不像書店那樣冷冷清清、搖搖欲墜。所以,誰若找不到理想的餐廳吃飯,那麼到大學附近走一趟,必能任君選擇,找到包君滿意的餐廳。據我籠統的估計,餐廳與書店的比例在台大附近,應該有三比一,至於師大一帶,則為十比一,真是漪歟盛哉。若是再與日本相比,那麼對比更大。像早稻田大學,從校門口到車站之間雖然長達兩公里,但是兩公里中卻綿延不斷地佈滿了書店!比台北重慶南路還要盛況空前,至於餐廳則百不得其一。

因之,我們的中學教育如果只在訓練「應考部隊」,那麼大專教育可能也不會有什麼長進,如果再以這種大專畢業生去教書,那會造成怎麼樣的惡性循環呢?值得大家多去玩味。大家從小都沒有養成習慣去求美、求知,長大以後除了逸樂之外,便只有唯名利是圖了。一個朋友告訴我,他的小孩每天上小學都可以知道股票的行情。何以見得呢?這因為如果看到老師拿著棍子而臉臭臭的,便是股票跌了,反之如果看到老師笑咪咪的進教室,便是股票漲了。這難怪教育官員要到號子去查堂。

升學的窄門壓死了求美、求知的心靈,社會風氣焉有不奢靡者。我不知道,我們為什麼不能多設幾間大學,全國莘莘學子沒有一個不想上大學,這種供需失衡是合乎民意的嗎?大家學歷提高,連計程車司機都是大學畢業有什麼不好呢?日本大學可以供過於求,我們為何不能?

原載1989.7.12.自立早報,收入1994年呂清夫著「現代視覺品味派」

<回前頁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