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蹟破壞幾時休

 

呂清夫 撰文


世人需要美好的回憶,城市則需幽雅的古蹟。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絕不比西湖差,差就差在少了一些古蹟,萊茵河畔如果少了那些古堡,那不過是一條尋常的河流而已。台灣古蹟不多,又動輒橫遭破壞,有人說,這是最年輕的古蹟,最徹底的毀滅。最近又有一則令人氣憤的新聞,那就是陽明山空軍新生社在古蹟學者前來會勘之前,國家公園警察大隊竟搶先一步把它夷為平地,讓前往會勘的學者當場傻眼,為之氣結。

據相關學者指出,這棟建築物長達七十公尺,建材大半使用當地出產的安山岩,石砌法為陽明山地區獨特的工法,極具地方特色。本來大家約定今年五月九日會勘,卻被臨時取消,但古蹟也在這天全被毀掉,做法實在可議。對於公園的一點點古蹟都要趕盡殺絕,我們不會覺得汗顏嗎?這種不文明的行徑到底要幾時才能終結?

這種行徑在台灣實在屢見不鮮,去年七月植物園內的咾咕石園林古蹟在未正式公告列入古蹟之前,亦由省林業試驗所先下手把它毀掉。當時市府民政局曾經嚴詞指責林業試驗所「帶頭破壞古蹟,令人痛心疾首,是全民之辱」。原來民政局早已邀請學者會勘,並決議聲請內政部擴大古蹟指定範圍,同時已經正式行文省林業試驗所,不料仍舊慘遭拆毀。

植物園內的咾咕石園林古蹟原屬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的一部份,日據時代興建中山堂時,因為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擋在那裡,他們遂將其硬體整個移到植物園內,咾咕石園林亦隨之同行,但遷移方式跟林安泰古厝重建於新生公園完全不同,他們是把古蹟像開車子般的「開」到別的地方,需要十分專業的技術,故遷移過後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在今天還可被內政部列入二級古蹟,至於林安泰古厝就與古蹟無關了。可惜當初指定二級古蹟之時,未將咾咕石園林一併列入,直到今天才想到它,但已經來不及了。

省林業試驗所則認為咾咕石園林年久失修,對遊客有危險,必須拆掉,以便他們擴增「多肉植物區」。其實他們果真關心遊客,便要多留一點古蹟給大家觀賞,一般民眾未必懂得多肉植物。這種喊拆就拆在台南的「台灣第一街」也發生過,大家似乎把古蹟指定視同洪水猛獸,這如果是民間業主,或許還有話說,但如果是官方所為,那實在是不可原諒了。

這兩天,一百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中,有個台灣館行將開幕,館址所在就是一個古蹟,我們音譯成普里奇歐尼宮。但是說來你或許不信,它原來竟是一個監獄,所以日本人給它翻譯成一個奇怪的名稱,叫做「新牢獄宮」,讓人覺得罪犯似乎是住在宮殿裡面(見上圖)。它跟門口的那座橋都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,位在著名的「總督宮」之旁,與之相比,可謂小巫見大巫,但義大利人不以其小而不加保護。目前搖身一變,它已成為國際藝文活動的重鎮,而威尼斯的觀光資源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。

那麼,台北僅剩的松山酒廠、土地銀行、自來水廠、華山車站……等等歷史建物,今後可否學學威尼斯,可否拋開庸俗的理由而鏟下留情呢?惟其如此,綠島、土城的看守所將來或許才有可能成為台灣的「新牢獄宮」,台灣也才可能成為近悅遠來的「美麗島」。

 

原載1999.7.5中央日報

 

回上頁   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