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記憶的族群衝突

 

呂清夫 撰文


舊金山是一個對有色人種不會多看一眼的城市,因為大家已經看得非常稀鬆平常,但是最近卻有一個紀念碑引起有色人種的激烈爭議。我曾經被這個紀念碑的美麗所吸引,但是誰知道美麗的背後竟隱藏著深沈的哀愁。

這座紀念碑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,但直至今天仍舊爭議不斷。當初是矗立在舊市政府附近,並成為著名的地標。一九○六年一度毀於舊金山大地震,兩年前有人倡議將之重建於隔一條街,但為古蹟保護者所反對,他們主張在原址重建,以作為舊市政府遺址的最後紀念。結果古蹟派獲勝,目前放在公共圖書館門前。

紀念碑的中軸矗立著尤里卡像(Eureka),高達三十呎,環繞其四周尚有四座雕像,其中的一座雕像塑造了三個人,亦即牛仔、傳教士、及一個柔順的印第安人(見左圖)。單單這個部份多年來一直發生問題,根據舊金山藝術委員會(S.F. Art Commission)的調查,它一向是原住民(印第安人)塗鴉及破壞的對象,原住民並希望將之移走,至於牛仔雕像手中原有的套索也早就被人拆走。

 為了緩和破壞者的情緒,並表明對原住民的歉意,一年前已有人提出了一個折衷案。那就是在基座四周雋刻三個牌子,一則表明這個紀念碑與舊市府遺址的關連性,二則詳述其淵源及象徵的意義,三則敘述原住民在傳教士及殖民者的手下所受的苦難。

其中的第三個牌子當初準備這樣寫︰「昔日的三個雕像,一個原住民,一個傳教士,一個牛仔,被創造出來表現加州傳教事業的草創。傳教士於一七六九年初次抵達加州,意圖要使三十萬原住民改信基督教。由於他們的努力,在一八三四年,改宗者已經將近五萬六千人,…但有十五萬人死亡,一半死於疾病、武裝攻擊與虐待。」

但是這個牌子卻三面不討好,原住民說死亡人數不止這些,同時紀念碑的位置太過醒目。宗教界則認為不應挑起對立,更不必鑄成銅牌。至於圖書館相關人士更對其中措詞頗為敏感,並向藝術委員會暗示「十五萬人死亡」諸字要拿掉。

但美國原住民後援者(如AIM成員)則認為,此舉難以撫慰那些想要移走此一雕像的印第安人,同時在精神上與道德上都可能極度貶低了原住民的地位。他們並說,如果不能移走此一雕像,那麼銅牌上要寫明真實的死亡數字︰亦即全國各原住民有一千萬的老人、成人、兒童被監禁於人滿為患的、不衛生的監獄……。

但是藝術委員會則要大家注意︰誰可以解釋歷史?該採用什麼樣的解釋?你的解釋能面面俱到嗎?你能使每個人都滿意嗎?現在人們不得不去思考這個問題,不論你是否以這個紀念碑為傲,它已經是舊金山歷史的一部份,民意調查一直顯示著這樣的結論。

其實藝術委員會打從開始便想樹立一系列的牌子去敘述完整的歷史,他們寧可將整個的歷史寫在那邊。因為寫實雕像所代表的意思已經不容易被今日的大眾所讀取,而藝術往往都只為它自己說話而已。對於重要的城市記憶,大眾其實更習慣於透過馬路或廣場的改名來表示紀念,這有點類似台北的介壽路改成凱達格蘭大道。

每個族群都有不同的歷史記憶,甲族群的美麗有可能是乙族群的悲哀,因之,尊重與包容乃顯得更為可貴

。原載1999.1.30.中央日報

回上頁   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