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與巴黎相對論

 

呂清夫 撰文


一個城市跟一個人一樣,各有自己的資質,自己的性格,並有不同的際遇,不同的成就。台北已經是個國際的大城,諸般建設都很積極,這時找個世界最美的城市來比一比,應該不無攻錯的意義。

我們若把台北跟巴黎放在一起,雖然十分對比,但也不無類似之處。例如為了去除歷史的陰霾,巴黎闢有個壯麗的「協和廣場」。協和廣場原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舞台之一,法國皇帝皇妃都在這裡走上了斷頭台,其後也遭逢多次的政變,名稱屢經更迭。如今改名為「協和」,並在中央樹立一根方尖碑,可以說是超大型的西式墓碑,這是來自埃及的贈品,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。方尖碑的兩旁各有一個大噴泉,中央有個八角形的大水池,周圍環列以象徵里昂、馬賽、波爾多等法國八大城市的雕像,池中水花紛飛,夜間一片燈海。

為了撫平昔日的傷痛,台北也有個「和平公園」,因為它是當年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點之一,因之把原先的新公園改名為「和平公園」。日據時代公園中央立有兒玉總督的雕像,現在改立二二八紀念碑,主要由數個黑色立方體所構成,氣氛相當肅穆。從一九二一年的一張照片看來,和平公園似乎有點像凡爾賽,整個公園是歐風的,在幾何形態的布局之下,林中隱約可見大型的噴泉、音樂台、歐式的涼亭、規則的小徑,並在一片蒼翠之中,凸出那座白色的博物館。

光復以後,不少設施被拆毀,博物館後方則增建一座大水池,周圍繞以五個鮮豔的中式涼亭,涼亭中立有孫中山等人的銅像。不過整個看來,實在與原先的公園格格不入,也凸顯了政權更迭的矛盾或中西文化的衝突。

巴黎有一座羅浮宮,收藏藝術品二十萬餘件,包括蒙娜麗莎、維納斯像等精品。台北也有一座故宮,收藏文物六十四萬件,讓你一輩子都看不完,且精品亦多,過去便有文物學者說,故宮的毛公鼎可以比美羅浮宮的維納斯。羅浮宮其實就是法國的故宮,連建築物都不例外,改成博物館可以說煞費苦心,維納斯像所放置的圓形空間原來竟是路易十四皇太后的澡堂,但被改裝得不著痕跡,可以說是古蹟再利用的典範。

巴黎有一座聖母院,台北有一座龍山寺,都是香火鼎盛,遊客不絕。聖母院其實等於我們的媽祖廟,只是他們有大作家雨果注意到傳統建築,同時寫成那本著名的「鐘樓怪人」,除了故事引人之外,也促成大家注意這個古蹟的修復。

巴黎之夜不但有美麗的街燈,更重要的是每一座建築物都用燈光把自己照得金光璨爛,聖母院等古蹟都便成了黃金打造的一般。去年台北都發局也開始推出「建築夜間金獎」,結果選出震旦行大樓等十棟台北最閃亮的建築。

巴黎塞納河上的每一座橋都經過精心打造,台北基隆河的中山橋,也終於因為它的美而被保存下來,不必再為水患背黑鍋。

法國的鈔票竟然印的是畫家、音樂家的肖像與作品,最近台幣改版,也有人作類似的建議,雖然沒有成功,但是明年起千元大鈔則改用小學生於正面,並用帝雉於背面。

在巴黎不但狗有「狗權」,同時還有一種清潔車是專掃狗糞的,在處處「黃金」的台北則還看不到,其實台北欠缺的東西還很多,灰姑娘如要變成富家女,自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,重要的是已經起步了。

圖一︰羅浮宮的維納斯像,其展出空間原來竟是路易十四皇太后的澡堂

圖二 ︰台北龍山寺

原載1999.8.19中央日報

 回上頁   回首頁